南京丧葬一条龙联系方式,手机/微信:17068476364伍师傅
  1. 网站首页
  2. 白事习俗
  3. 内容详情

殡葬之路:感悟生命的独特旅程

2024-10-06 29

一、殡葬行业初印象

殡葬行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服务性质。其工作理念是以尊重生命为核心,秉持着对逝者的敬重和对生者的关怀。在这个行业中,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人文价值。
殡葬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更是给予生者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当亲人离世,殡葬服务为家属提供了全程指导和策划葬礼仪式的专业支持,确保每个环节庄重得体,符合习俗。同时,殡葬服务团队协助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如办理死亡证明、火化手续等,减轻了家属在悲痛中的负担。
殡葬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客户至上、服务第一”,服务人员以虔诚的态度为逝者服务,给予逝者尊严。同时,视丧户如亲属,为他们提供温情服务,满足丧户多样化的丧葬需求。无论是协助家属做好治丧准备,还是提供心理辅导等善后服务,都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服务精神。
殡葬行业虽与其他服务行业有所不同,但同样注重服务质量。通过全方位、温情、规范的服务,以及文明操作,为丧户提供高质量的殡葬服务。例如,规范服务可以防止服务行为随意性,确保服务质量,让丧户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尊敬感。
总之,殡葬行业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服务性质,为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温暖的关怀。

二、从业者的日常工作

(一)岗位分工与职责

入殓师是一个团队,主要负责整理逝者的仪容,包括整容、化妆、穿衣等工作,为逝者送上体面的最后一程。这个岗位 24 小时都有人待命,因为他们还需要为逝者打防腐针。接尸员也是一个团队,当有人在医院去世时,他们会派车把遗体送到丧主家里,若没有房子则直接拉去殡仪馆冷藏。在殡仪馆冷藏是需要租金的,一个冷藏位百来块一天,各地不同。行政岗位通过招聘进入,主要负责管理和运营殡仪馆,包括管理办公室、财务室、人事室等工作。

(二)殡仪馆的布局与业务关联

每个地方殡仪馆的布局都不同,但办公室和停尸房、冰柜、入殓厅等区域通常都在一栋楼里,不会刻意隔得很远,可能是上下楼关系。殡仪馆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其建筑形态应该具有庄重、肃穆、简洁的特点,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尊重。建筑风格可以采用现代简约风格或传统文化风格,不宜过于华丽和浮夸。建筑的布局应该合理,方便逝者和家属的出入和活动。建筑高度和体量应该适中,不宜过高或过大,以免给周围居民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殡仪馆关联的业务,比如殡葬礼仪的全套服务,通常由私人公司自行承接。殡仪馆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殡葬事业单位,负责的殡葬项目相对较少,一般就是负责殡葬业务。而殡葬服务公司是私人营业的,具有反应速度快、竞争意识强、服务价格灵活、服务管理优秀、服务创新快等特点,提供殡葬一条龙服务,所提供的殡葬服务比殡仪馆要多很多。

三、特殊经历与感悟

(一)诡异经历与行业玄学

在殡葬行业工作,从业者们有时会遇到一些诡异的经历。比如,有工作人员曾在与遗体独处一室时,仿佛听到了不明来源的哭声或笑声,按照行业禁忌,他们会立即离开该区域,绝不寻找声音的来源。还有人说,殡仪馆的野猫似乎有灵性,喜欢阴气重的地方。在行业内,也流传着一些玄学说法。有人认为,从事殡葬行业的人需要有特殊的八字,这样才能镇得住一些超自然的现象。例如,一些人认为八字中阳气重的人更适合从事这个行业,而那些八字较弱的人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更多的不寻常之事。虽然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却在行业内口口相传,给这个特殊的行业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二)错误案例与工作细致

曾有殡仪馆发生过工人错烧遗体的案例。比如辽宁抚顺一家殡仪馆,蔡姓老人去世后,家人将遗体送往殡仪馆,几天后火化时,却发现老人的尸体不见了。原来是殡仪馆烧错了尸体,把骨灰给了同样来火化的王姓家属。这一事件让蔡家人勃然大怒,也让社会对殡仪馆的工作严谨性产生了质疑。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在殡葬行业工作必须要细致谨慎。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核对信息,确保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从遗体的接待、清洗入殓,到吊唁告别、火化出院,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家属的负责。

(三)火化过程与选择差异

殡仪馆的火化炉分为普通炉和高档炉。普通炉通常采用旋流式或方形炉膛,使用薄壁不锈钢、普通钢板或耐火材料砌筑。而高档炉则采用优质的不锈钢和耐热材料,如镍铬钢、钼钢、陶瓷等。高档炉的加热方式通常采用电热丝或电磁感应器等高精度设备,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温度和火候。普通炉结构简单,烧尸残留物含有污染物的可能性较高,而高档炉采用高品质的耐火材料、金属材料和电子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残余物的含有量,并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也能让骨灰显得更加洁白无污染一点。在处理方式上,高档炉在火化时,遗体不需要来回移动,可以让骨灰形体保持完整,洁白无味且质量比较好,家属可以捡拾亲人的骨灰,以完成对逝者最后的关怀。低档炉则需要长时间燃烧来确保尸体完全火化透,甚至有时候需要搅拌一下,所以一般低档炉烧出来的尸体保存完整的就很少。收费方面,本地户口使用低档炉可能是免费的,外地户口净火化费一般是 250 元左右。高档炉也分区内区外,区外户口净火化费用可能是 800 元甚至更高。

四、感悟生命的庄重

(一)葬礼风俗与遵守意义

参加葬礼有着诸多严格的风俗讲究,这些风俗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有着深刻的意义。比如 “1 礼不收,2 话不说,4 人不去”,“1 礼不收” 指如果对方不能亲自到场,一般礼金不能收,因为丧事办完后也不能补送礼金或礼品,这是对逝者的敬重和对丧礼严肃性的维护。“2 话不说” 即不能直言 “死” 字,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哀思,丧事办完亲友回家时不能说挽留的话,这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葬礼特殊性质的认知。“4 人不去” 包括年纪大的老人、有病在身或身体虚弱的人员、有孕在身的人员以及没有被邀请的人,这是为了确保葬礼的顺利进行和对特定人群的保护。
参加葬礼时的服装穿戴也有讲究,不宜穿颜色艳丽的衣服和鞋帽,应选择黑、灰、蓝等简单、深色款式的服装和鞋帽,女士不宜浓妆艳抹。在神情举止方面,要保持平静、肃穆,不大声喧哗、嬉笑打闹,尊重逝者和家属,不随意拍照、摄像。丧葬随行也有一定的规范,参加完葬礼后逝者亲属一般会安排白事饭,若无特殊情况应尽量参加。从殡仪馆出发送逝者骨灰到公墓下葬时,尽量不要站在背阴处。
遵守这些葬礼风俗,是为了避免冒犯他人,维护葬礼的庄重氛围,同时也是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让他们在悲痛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二)殡葬人的感悟生命

作为殡葬人,在工作中对生命的意义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就如许多殡葬人感悟到的那样,人生就像标点符号,无论是以感叹号、问号还是句号结束,它们都为我们的生命带来了意义。
在殡葬这条道路上,从无意到有心,从有心到有得,殡葬人逐渐明白死亡是人类的特征之一,存在只是短暂的美丽。对逝者而言,死亡是终点,而对活着的人而言,它让我们真正明白存在的意义。
殡葬人见证了无数生命的终结,在熊熊烈火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他们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不再害怕遗体,而是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活着的时候,应该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珍惜每一个瞬间。
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身边的人,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和活出真我。殡葬人不仅是送走逝者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对家属的陪伴和抚慰。他们在工作中看到了生命的无常,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珍惜生命,活出精彩。

五、年轻从业者的故事

(一)“95 后” 殡仪师的成长

“95 后” 女孩潘璇,学社会工作专业,两年前入职成为一名遗体化妆师。刚开始,她有一个星期吃不下饭,后来通过在工作之余看工作人员处理疑难遗体练胆子,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历练,潘璇转到礼仪服务部从事司仪工作。
在告别厅里,潘璇接待、引导家属,并主持逝者的送别会。她称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有着师徒间 “传帮带” 的浓厚氛围,师傅韦玉经常叮嘱她,这是一份严肃的工作,仪表干净、发型整洁是基本的,厅内随时要为家属准备纸巾,送别会开始前,要确认告别厅内地板无任何杂物。
工作将近两年后,潘璇无论是前期的业务接待,还是后期帮助逝者走好最后的旅程,都驾轻就熟。对于这份工作,潘璇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从事这份职业,要锻炼出控制心情的能力,在家属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引导家属平复心情。“我们不仅是送走逝者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对家属的陪伴,对他们进行抚慰。”
去年秋天,潘璇在主持一位老奶奶的告别会时,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幅画,询问她能不能帮忙将其放在奶奶身上。小女孩说:“我画的是我想象中天堂的样子,希望奶奶能去到像我画里所画的这么美丽的天堂。” 这件事让潘璇触动很大,也让她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现在她经常会在饭后陪家人散步,或者打打羽毛球。
在谈到殡葬方式时,潘璇表示,自己能够接受以 “纸钱换鲜花”“丝带寄哀思”“书信寄哀思” 等形式追思,缅怀逝去的亲人。在殡葬服务管理处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潘璇见证了民众殡葬观念的转变。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定期开展公益花坛葬活动,参与人数逐年增多,活动场次从原来的一年一次增加到一年两次,名额由原来的 50 个增加到 100 个。“随着新一代年轻群体越来越多,观念会越来越偏向于年轻化,也就更乐于接受绿色环保的方式。” 潘璇说。对待身后事,潘璇称已经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个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二)年轻殡葬人的使命

像张晓玉、刘士静这样的年轻殡葬人,把自己称为 “生命事业践行者”。29 岁的张晓玉是宁夏银川市松鹤陵园的一名礼仪接待员,也是一名代祭员。她毕业于湖南长沙民政学院殡仪服务专业,在陵园工作 5 年来,为逝者举办过很多场告别仪式。今年清明节,代客祭扫服务需求增多,每天都有 6 至 8 位顾客选择这项服务。
张晓玉在工作中会因亡人家属的悲痛而跟着难过,也会因为人们的理解与谢意而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份工作是有温度的,生者对逝者的不舍让我无数次感受到温情。让逝者更有尊严地离开,是我们的使命。”
38 岁的入殓师刘士静毕业于重庆城市管理学院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曾在多个城市的殡仪馆工作过,目前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家殡仪馆炉化部副主任。他工作时会想尽一切办法让逝者恢复生前容貌,为此经常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殡仪馆学习。每天早上 6 点,他准时抵达殡仪馆,开始紧张忙碌的工作,一天下来,往往累得直不起腰。
刘士静大二那年去殡仪馆实习,遇到的第一具遗体就是非正常死亡,当时吓呆了,但渐渐地,接触的遗体多了,他不再恐惧,而是想着如何让他们更体面地离开。然而,他们一边是逝者亲属的感谢尊重,另一边却是外人甚至亲属的不理解。刘士静从不去别人的婚礼,也不会主动与人握手,工作单位那一栏写的永远是 “民政局”。孩子快上学了,不想让别人看他的眼光有异样。但他相信,每样工作都需要人来做,希望有一天,能正大光明地将自己的职业告诉别人。
这些年轻的殡葬人,用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努力让逝者更有尊严地离开,尽管面临着诸多不理解,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为生命的最后一程增添温暖与尊严。

六、特殊从业者的无奈

(一)无奈之事与未完成的使命

李妙一在殡葬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见证了无数生命的离去与家庭的悲欢离合。然而,这份特殊的工作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无奈。
办丧事的手忙脚乱是她几十年来常见的场景。家属们在悲痛中往往难以冷静应对,使得丧事的安排缺乏条理。李妙一看着逝者家属的悲痛、悲愤与失声痛哭,心中总想着为他们多做些什么,但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无人认领的遗体更是一块沉重的石头,悬在她的心头。在她工作的殡仪馆,目前仍存放着 15 具无名遗体,时间最长的已有 20 多年。其中不乏孤老的遗体,养老院关停、信息缺失、亲属推诿等原因,使得这些遗体无法得到妥善处理。李妙一数年来一直与公安、养老院、居委保持联络,希望能推动遗体的认领和火化,但往往无果。每年的催促,换来的只是无尽的等待。她希望有人来认领逝者,让他们入土为安,完成自己作为殡葬从业者的使命。

(二)恐惧与嫌弃

从事殡葬工作,恐惧与嫌弃如影随形。李妙一刚入行时,也对遗体充满恐惧。那时殡仪馆条件不好,周围荒凉,她一个人根本不敢去任何地方。在馆内,不小心踢到无人认领的逝者骨和灰,更是让她感受到死亡的震慑。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虽然逐渐适应了工作,但对死亡的恐惧始终难以完全消除。
除了恐惧,嫌弃与不理解也让她倍感无奈。女儿上学时,老师得知她的工作后投来异样的目光,直言 “原来你妈妈是在火葬场烧死人的”。这让女儿受了委屈,哭着跑回家。亲戚们也对她的工作很忌讳,春节拜年时,为了不被说 “触霉头”,她只能让父母替自己去,或者用快递寄送礼品。
李妙一的经历只是众多殡葬从业者的一个缩影。他们在这个特殊的行业中,承受着无奈、恐惧与嫌弃,却依然坚守岗位,为逝者和家属默默奉献。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摒弃对殡葬行业的偏见,给予他们应有的认可和支持。

七、殡葬行业的新发展

(一)个性化服务与人文关怀

宜昌市殡葬管理所全面推行个性化告别服务,为推行个性化殡葬消费理念,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推出了 “灵柩伴灵灯” 以及 “全程摄影” 服务项目,运用于会场和守灵服务过程中。在丧葬礼仪服务过程中,体现生者的社会属性及文化底蕴,满足不同丧属亲情、悲情释放的情感需求,尊重生命价值多元化的文化主流。自 2010 年开始,该所在做好殡葬基本服务的同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殡仪服务项目,如 “一对一” 全程陪同引导、个性化司仪、个性化灵堂布置、钢琴现场伴奏等诸多服务。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充分体现了现代殡葬管理的人文关怀,深受广大治丧群众的好评。此外,宜昌市殡葬管理所还多措施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服务项目更清晰,收费标准更透明,治丧流程更规范,惠民殡葬更为民。通过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殡葬服务环境、提升殡葬服务质量,全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殡葬服务更实惠、更贴心、更优质。

(二)生命教育与服务传递

民政机构和社区在服务中积极传递生命认知。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方面,宝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在校学生带去关于校园防暴力讲座,精心制作生命的起源、青春期情绪管理、珍爱生命等相关内容的课件,并进行现场讲授。将生命文化教育融入到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中,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在老年人服务方面,山西省晋中市社会福利院驻院社工每天和老人聊天,引导老人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福利院每周定期开展 “桑榆缤纷” 系列小组活动,让老人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区服务方面,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疫情期间为感染新冠肺炎的社区工作者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减压和情感支持,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在殡葬服务方面,四川省眉山市殡仪馆生命文化教育馆通过展示生命文化内容,为丧亲群体提供哀伤辅导服务,告慰生者、传承生命文化。

(三)行业敬畏生命的特点

殡葬业对生命敬畏具有三个特征。其一,逝者社会关系高度集中。人的一生,婚庆、晋级等场合会有亲朋欢聚,但参加逝者的追悼会社会关系集中度最高。“朋友的生日派对可以不参加,而送朋友最后一程,最后的告别非去不可!” 在丧仪中对逝者所表达的敬畏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其社会关系高度集中,敬畏对象明确。其二,有最完备的程序和仪式。殡葬业从生命学、人的生命价值方面来说,是谛就完美人生结局,彰显敬畏生命,荣耀逝者生命尊荣的行业。现代殡葬服务业提供了敬畏生命最完备的程序和绚丽多彩的哀悼仪式,这些仪式和程序附丽着特殊的敬畏生命的意义,甚至在没有逝者遗体的情况下,人们照样可以对逝者进行祭祀悼念活动,表达对逝者生命的敬畏。其三,在敬畏生命的活动融入更多的美学内涵。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人类进行的一切敬畏生命的活动都具有审美意义。而殡葬服务业在服务过程中,因其齐备的专业设施、专业人才技艺、畅达的营销网络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始终追求大美、完美,为人类敬畏生命的活动注入了更多的美学内涵,如神秘之美等。

八、未来展望与思考

(一)年轻人带来的改变

殡葬行业中的年轻人正逐渐改变着这个传统行业的面貌。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变革,还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推动着行业的更新。
许多年轻人选择从事殡葬行业,如 “95 后” 殡仪师潘璇和年轻殡葬人张晓玉、刘士静等,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努力让逝者更有尊严地离开。他们把自己称为 “生命事业践行者”,在工作中展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家属的温情。
年轻人的涌入带动了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例如,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殡葬用品,如林翰开设的殡葬用品店,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寿衣模特卫莉通过直播向外界展示寿衣,让更多人了解到寿衣也可以有更多款式的选择,为逝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二)对未来的期望

我们期望殡葬行业在未来能够打破外界对它的 “刻板” 印象。随着 “殡葬专业就业率 100%” 等热搜词条的出现,好的就业前景让殡葬专业逐渐 “变热”。未来,殡葬专业或许将摆脱冷门 “标签”,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尊重这个行业。
年轻人希望能够展现真实的职业状态,让外界了解殡葬行业不仅仅是与死亡打交道,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家属的陪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为生命的最后一程增添温暖与尊严。

(三)生命与殡葬的关系

生命与殡葬紧密相连。殡葬是生命的终点,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告别。年轻人在殡葬行业中,见过很多 “死”,所以更在意 “生”。他们从工作中汲取了 “继续好好活着、认真活着” 的动力,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
殡葬行业不仅是对逝者的送别,更是对生者的一种教育。通过殡葬仪式和服务,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惜当下,关爱他人。同时,殡葬行业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服务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总之,殡葬行业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年轻人的加入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们将继续努力,为生命的最后一程书写更加温暖和有意义的篇章。